angular脏检查机制,及指令中修改$scope致父级作用域无法接收到问题

广告位招租
扫码页面底部二维码联系

angular的指令很像我们所说的组件,不过比较好玩的是,angular里面存在作用域继承。不过这篇文章不讲这个问题,关于angular作用域继承,可以阅读这篇文章。本文要讲的是另外一个话题,即指令中修改$scope的某个属性时,父级作用域没有接收到这个修改。

问题还原

在开发中,我使用了如下的一套方法:

// controllerA
module.exports = ['$scope', function($scope) {
  $scope.members = []
  $scope.$watch('members', newValue => console.log(newValue))
}]
// template
<ul>
  <li ng-repeat="m in members">{{m.name}}</li>
</ul>
<button members="members">xxx</botton>
// directiveB
module.exports = [function() {
  return {
    restrict: 'A',
    scope: {
      members: '='
    },
    link($scope, $element, $attrs) {
      $element.on('click', () => { $scope.members = $scope.members.filter(item => item.age > 12) })
      $scope.$on('$destroy', () => { $element.off('click') })
    }
  }
}]

我希望通过点击自己创建的directive,可以对memebrs进行过滤。然而,当我在视图中点击时,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。

angular的作用域

简单理解angular的作用域,即脚本$scope的属性(或方法)可以在一个HTML结构范围内直接调用,调用方式有绑定(如ng-click="close()"中的close())和插值(如{{text}})两种。怎么生成一个作用域呢?最常用的就是在标签上加ng-app和ng-controller指令,另外还有ng-repeat、ng-include、ng-switch、ng-view可以创建作用域。当某些标签使用了上述指令之后,这个标签范围内的HTML结构,就可以调用指令对应脚本内的$scope属性,一般一个应用内ng-app对应的作用域变量是$rootScope,也就是最顶层的作用域,在ng-app内部创建的任何作用域都可以继承$rootScope。

作用域继承

有关angular作用域继承问题的文章非常多,文章开头也给了一个链接。这里,我想着重强调“继承”的本质和angular的规律。

首先,我们讲的继承,实际上是表达“可以直接用”这个想法。所谓可以直接用,就是不需要你在脚本的$scope上加一个父级作用域已经声明过的值,直接在HTML结构范围内使用即可。例如:

<div ng-controller="ParentController">
  <div ng-controller="ChildController">
    <span>{{textFromParentController}}</span>
  </div>
</div>

在ChildController对应的HTML结构范围内,仍然可以使用ParentController里面的$scope.textFromParentController这个值。因此,在实际使用的时候,不要把“继承”理解的太过复杂。

其次,作用域继承的本质,是子作用域创建或实例化时,对父作用域里面$scope的引用,就和JavaScript的prototype继承一摸一样,当在子作用域里面定义了一个和父作用域同名的值时,它就覆盖了父作用域该同名值的引用,也就脱离了父级作用域的控制。这样说还是太抽象,我们用为代码来解释:

$parent.name = 'david'
$parent.age = 13

$scope.name = 'tom'
// 此时$scope.age自动获得13,这个过程相当于:
// $scope.prototype = $parent // 这是伪代码
// $scope.name = 'tom'
// 因此,当你改了$parent.age的时候,$scope.age也变了,但当你改$parent.name的时候,对$scope没有影响

总之,抛开一些特殊情况(上面提到的特殊内置指令),angular的普通作用域继承是非常简单且容易理解的,甚至都不需要思考,而且在HTML里面写作用域的值(或调用)非常自然,你不需要思考或顾虑太多,因为你可以非常容易的觉察到哪些值是可以用的,哪些是不可以的。

指令的作用域

angular出色的扩展功能非指令莫属。但是指令的作用域又有点复杂。

首先,我们要知道指令的作用域到底是什么?因为对于HTML文档中而言,一个ng指令其实就是一个标签或属性,它不是一个完整的HTML结构范围,何来作用域之说呢?但是它的脚本里面又有$scope,那么这个$scope到底是用在什么地方的呢?实际上,指令的脚本里面的$scope不是对使用指令的HTML文档而言,而是指令自己内部的templete内可用。比如说:

// controller.html
<div my-directive></div>
// my-directive.html
<span>{{text}}</span>

我们创建一个my-directive指令,而my-directive内使用templateUrl使用my-directive.html作为模板,因此,在my-directive.js脚本里面的$scope对my-directive.html内的插值或调用有效。

其次,指令作用域的继承问题。

在创建一个指令的时候,我们在指令的创建函数返回值中,有一个scope选项:

module.exports = function() {
  return {
    restrict: 'A',
    scope: true,
  }
}

这里的scope选项就是用来确定,指令外部的作用域和指令内部的作用域之间的关系。默认情况下,scope:false,表示共享父作用域,也就是说指令内部的$scope直接是指令所依附的那个标签所在的作用域的$scope(即JavaScript里面的object引用),因此,无论是外部的$scope发生变化,还是指令内部的$scope值发生变化,两边都是同步的,也就会引起界面的变化,不过这种共享作用域常常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,所以很少直接用。而当scope:true,表示继承父作用域,继承模式也是原型继承,也就是说,在指令内的$scope默认拥有指令依附的那个标签所在的作用域的$scope值,当然,如果你在指令内部修改了$scope的某个属性,那么这个属性值将覆盖外部作用域对应的属性值。

当思路到这里的时候,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浮现了。如果在$scope默认没有值的情况下,会自动继承父级$scope的值,但是如果我新设了一个属性值覆盖了父级$scope的属性值,父级$scope对应属性值再变时,会不会影响当前这个$scope被设置的新值?

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:在你没有设那个属性值之前,修改父$scope对应属性,子作用域继承了父作用域,那个属性值是跟着变的,界面也随着变化。但是,一旦当你设置了新值的那一刻,继承关系就断了,这个属性将不再相互影响,子作用域当然不会影响父作用域,同时,父作用域也不会影响子作用域。实际上,理解这一点,用JavaScript的原型链继承是再适合不过的,这就考你的基础功了。

除了把指令的scope选项设置为true|false之外,还可以设置为一个{},例如:

return {
  restrict: 'A',
  scope: {
    name: '@name',
    age: '=age',
    sing: '&sing',
    father: '@',
    mother: '@?',
  },
}

上面5种情况分别代表了5种表达方式,但表达与外部作用域关系的,只有3种,现在一一解释。

'@name'表示这个指令所依附的标签接受一个name属性,这个name属性传入的值,是一个字符串,字符串将作为当前指令里面的$scope的某属性值,在当前作用域修改这个值,不会影响外部作用域的对应值,举个例子:

// 外部
<div pass-value="myName"></div> // 即使你的$scope.myName = 'tomy',directive内部接收到的也是myName这个字符串
<div pass-value="{{myName}}"></div> // 你的$scope.myName = 'lucy', 那么directive内部接收到的就是lucy

'=age'表示接受age属性,并且把它的值当作一个变量,实现穿透(继承),在当前作用域修改这个变量,会影响外部作用域对应的变量值,例如:

// 外部
<div pass-value="myValue"> // 其中myValue={ name: 'tomy' }

// directive内部
{
  template: '<a href="#" ng-click="onClick()">xxx</a>',
  scope: {
    value: '=passValue',
  },
  link($scope) {
    $scope.onClick = function() {
      $scope.value.name = 'lucy'
    }
  },
}

当点击指令内的链接时,外部作用域的myValue.name也被修改了。这是js数据类型决定的。但是要注意,如果你直接修改$scope.value = { name: 'lucy' },则不会产生任何结果,并且,这样passValue和$scope.value的引用关系段了,对$scope.value的任何修改都不会再影响外部作用域都myValue,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一点。

'&sing'表示接受sing属性,但是sing属性的值必须是一个函数,而且和=一样,它是一个继承的值。

'@'表示接受一个father属性,之所以在@后面省略内容,是因为这个属性值跟前面的father是一模一样的,而前面那些@name, =age,都可以不一样,比如可以是@my-name, =my-age,外部标签的属性名和内部$scope的属性名不同,但具有对应关系。

'@?'表示可以接受一个mother属性,也可以不传,?的意思就是可选。

如上所述,实际上,指令内部的$scope属性通过3个特殊的符号和外部作用域上的值进行绑定,你只需要分清楚@传进来的一定是字符串即可。

脏检查和双向绑定

我们经常听到angular的脏检查机制和数据的双向绑定,这两个词似乎已经是它的代名词了。那么从编程层面,这到底是什么鬼?

当$scope的一个属性被改变时,界面可能会更新。那么为什么angular里面,修改$scope上的一个属性,可以引起界面的变化呢?这是angular的数据响应机制决定的。在angular里面就是脏检查机制。而脏检查,和双向绑定离不开。

这里插句题外话,JavaScript里面非常有意思的一种接口,当你修改(或新增)一个对象的某个属性时,会触发该对象里面的setter。如果你对这块不是很了解,可以先学一下Object.defineProperty,包括这两年超级火的vuejs也是通过这个接口实现的。它是一个ES5的标准接口,据说IE8以下的浏览器都可能支持。

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实现,当你修改或赋值$scope的某个属性时,就触发了$scope这个js对象的setter,我们可以自定义这个setter,它是一个函数,在这个函数内部,调用某些逻辑去更新界面。同时,为了确保新塞进来的对象也可以被监听到变化,在你赋值时,还要把赋值进来的对象也进行改造,改造为可以被监听的对象。

双向绑定顾名思义是两个过程,一个是将$scope属性值绑定到HTML结构中,当$scope属性值发生变化的时候界面也发生变化;另一个是,当用户在界面上进行操作,例如点击、输入、选择时,自动触发$scope属性的变化(界面也可能跟着变)。而脏检查的作用是“在当$scope属性值发生变化的时候促使界面发生变化”。

angular的数据响应机制

那么,在代码层面,angular是怎么做到监听数据变动然后更新界面的呢?答案是,angular根本不监听数据的变动,而是在恰当的时机从$rootScope开始遍历所有$scope,检查它们上面的属性值是否有变化,如果有变化,就用一个变量dirty记录为true,再次进行遍历,如此往复,直到某一个遍历完成时,这些$scope的属性值都没有变化时,结束遍历。由于使用了一个dirty变量作为记录,因此被称为脏检查机制。

这里面有三个问题:

  1. “恰当的时机”是什么时候?
  2. 如何做到知道属性值是否有变化?
  3. 这个遍历循环是怎么实现的?

要解决这三个问题,我们需要深入了解angular的$watch, $apply, $digest。

$watch绑定要检查的值

简单的说,当一个作用域创建的时候,angular会去解析模板中当前作用域下的模板结构,并且自动将那些插值(如{{text}})或调用(如ng-model="age")找出来,并利用$watch建立绑定,它的回调函数用于决定如果新值和旧值不同时(或相同时)要干什么事。当然,你也可以手动在脚本里面使用$scope.$watch对某个属性进行绑定。它的使用方法如下:

$scope.$watch(string|function, listener, objectEquality, prettyPrintExpression)

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字符串或函数,如果是函数,需要运行后得到一个字符串,这个字符串用于确定将绑定$scope上的哪个属性。listener则是回调函数,表示当这个属性的值发生变化时,执行该函数。objectEquality是一个boolean,为true的时候,会对object进行深检查(懂什么叫深拷贝的话就懂深检查)。第四个参数是如何解析第一个参数的表达式,使用比较复杂,一般不传。

$digest遍历递归

当使用$watch绑定了要检查的属性之后,当这个属性发生变化,就会执行回调函数。但是前面已经说过了,angular里面没有监听这么一说。它没有用object的setter机制(angular2之后改进并采用了这个机制),而是脏检查机制。脏检查的核心,就是$digest循环。当用户执行了某些操作之后,angular内部会调用$digest(),最终导致界面重新渲染。那么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
调用$watch之后,对应的信息被绑定到angular内部的一个$$watchers中,它是一个队列(数组),而当$digest被触发时,angular就会去遍历这个数组,并且用一个dirty变量记录$$watchers里面记录的那些$scope属性是否有变化,当有变化的时候,dirty被设置为true,在$digest执行结束的时候,它会再检查dirty,如果dirty为true,它会再调用自己,直到dirty为true。但是为了防止死循环,angular规定,当递归发生了10次或以上时,直接抛出一个错误,并跳出循环。

递归流程如下:

  1. 判断dirty是否为true,如果为false,则不进行$digest递归。(dirty默认为true)
  2. 遍历$$watchers,取出对应的属性值的老值和新值
  3. 根据objectEquality进行新老值的对比。
  4. 如果两个值不同,则继续往下执行。如果两个值相同,则设置dirty为false,跳出递归。
  5. 设置dirty为true
  6. 用新值代替老值,这样,在下一轮递归的时候,老值就是这一轮的新值
  7. 再次调用$digest

当递归流程结束之后,$digest还要执行:

  1. 将变化后的$scope重新渲染到界面

当一个作用域创建完之后,$scope.$digest会被运行一次。dirty的默认值被设定为true,因此,如果你在controller里面使用了$watch,并且进行了属性赋值,往往刷新页面就可以看到$watch的回调函数被执行了。但是,现在问题来了,上面说的“angular内部会调用$digest()”,这个内部是怎么实现的?

$apply触发$digest

在我们自己编程时,并不直接使用$digest,而是调用$scope.$apply(),$apply内部会触发$digest递归遍历。同时,你可以给$apply传一个参数,是个函数,这个函数会在$digest开始之前执行。现在回到上面的问题,angular内部怎么触发$digest?实际上,angular里面要求你通过ng-click, ng-modal, ng-keyup等来进行数据的双向绑定,为什么,因为这些angular的内部指令封装了$apply,比如ng-click,它其实包含了document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)和$scope.$apply()两个过程。所谓的数据双向绑定,其实也就是ng-input和$scope.$apply的同时运行。

当用户在模板里面使用ng-click时,如下:

<div ng-click="update()">change</div>
$scope.update = function() {
  $scope.name = 'tom'
}

实际上,当用户点击之后,angular内部还会执行$scope.$apply(),从而触发$digest遍历递归,最终触发界面重绘。

手动调用$apply

但是有些情况下,我们不可能直接使用angular内部指令,有两种情况我们需要手动调用$apply,一种是调用angular内置的语法糖,比如$http, $timeout,另一种是我们没有使用angular内部机制去更新了$scope,比如我们用$element.on('click', () => $scope.name = 'lucy')。也就是说“异步”和“机制外”修改$scope属性值之后,我们都要手动调用$apply,虽然我们在调用$timeout的时候,没有手写$apply,但实际上它内部确实调用了$apply:

function($timeout) {
  // 当我们通过on('click')的方式触发某些更新的时候,可以这样做
  $timeout(() => {
    $scope.name = 'lily'
  })
  // 也可以这样做
  $element.on('click', () => {
    $scope.name = 'david'
    $scope.$apply()
  })
}

但是,一定要注意,在递归过程中,绝对不能手动调用$apply,比如在ng-click的函数中,比如在$watch的回调函数中。

伪代码实现

通过上面的讲解,你可能已经对angular里面的脏检查已经了解了,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更深入,用代码来把事情说清楚。我这里不去抄写angular的源码,而是自己写一段伪代码,这样更有助于理解整个机制。

import { isEqual } from 'lodash'

class Scope {
  constructor() {
    this.$$dirty = true
    this.$$count = 0
    this.$$watchers = []
  }
  $watch(property, listener, deepEqual) {
    let watcher = {
      property,
      listener,
      deepEqual,
    }
    this.$$watchers.push(watcher)
  }
  $digest() {
    if (this.$$count >= 10) {
      throw new Error('$digest超过10次')
    }

    this.$$watchers.forEach(watcher => {
      let newValue = eval('return this.' + watcher.property)
      let oldValue = watcher.oldValue
      if (watcher.deepEqual && isEqual(newValue, oldValue)) {
        watcher.dirty = false
      } 
      else if (newValue === oldValue) {
        watcher.dirty = false
      }
      else {
        watcher.dirty = true
        eval('this.' + watcher.property + ' = ' newValue)
        watcher.listener(newValue, oldValue) // 注意,listener是在newValue赋值给$scope之后执行的
        watcher.oldValue = newValue
      }
      // 这里的实现和angular逻辑里面有一点不同,angular里面,当newValue和oldValue都为undefined时,listener会被调用,可能是angular里面在$watch的时候,会自动给$scope加上原本没有的属性,因此认为是一次变动
    })
    
    this.$$count ++

    this.$$dirty = false
    for (let watcher of this.$$watchers) {
      if (watcher.dirty) {
        this.$$dirty = true
        break
      }
    }

    if (this.$$dirty) {
      this.$digest()
    }
    else {
       this.$patch()
       this.$$dirty = true
       this.$$count = 0
    }
  }
  $apply() {
    if (this.$$count) {
      return // 当$digest执行的过程中,不能触发$apply
    }
    this.$$dirty = true
    this.$$count = 0
    this.$digest()
  }
  $patch() {
    // 重绘界面
  }
}
function ControllerRegister(controllerTemplate, controllerFunction) {
  let $scope = new Scope()
  $paser(controllerTemplate, $scope) // 解析controller的模板,把模板中的属性全部都解析出来,并且把这些属性赋值给$scope
  controllerFunction($scope) // 在controllerFunction内部可能又给$scope添加了一些属性,注意,不能在运行controllerFunction的时候调用$scope.$apply()

  let properties = Object.keys($scope) // 找出$scope上的所有属性
  // 要把$scope上的一些内置属性排除掉  
  properties = properties.filter(item => item.indexOf('$') !== 0) // 当然,这种排除方法只能保证在用户不使用$作为属性开头的时候有用

  properties.forEach(property => {
    $scope.$watch(property, () => {}, true)
  })

  $scope.$digest()
}

上面就是用伪代码实现了angular内部的机制,不能作为真实的引擎去使用,但是体现了整个脏检查的实现思路。

问题的解决

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,那段代码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呢?通过本文的解释,你应该非常容易知道,代码中使用了on('click')而没有调用$apply,正确的做法是使用ng-click。但是,出了这个问题,还有另外一个问题,就是作用域的继承问题。

在directiveB中,直接使用$scope.members = newValue,虽然看上去父级作用域里面的members应该也要等于新的值,但是我们从js的角度出发来看下:

directiveB.$scope.members = controllerA.$scope.members
directiveB.$scope.members = newMembers
controllerA.$scope.members = ?

显然,这是一个超出预期的结果,一切都是js里面object是引用型数据的锅。那么要保证修改没问题,要怎么办呢?

directiveB.$scope.members = controllerA.$scope.members
for (let i = 0; i < newMembers.length; i ++) {
  directiveB.$scope.members.splice(i, 1, newMembers[i])
}
controllerA.$scope.members = ?

当使用数组的时候,要格外小心,因为数组是特殊的object,它比普通的object更加复杂。

好了,关于angular里面的一些用法就讲到这里。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,欢迎在下方留言和我交流。

2018-06-07 4488

为价值买单,打赏一杯咖啡

本文价值44.88RMB